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洪涛勇于开拓创新,用不懈努力把自己的努力留在了他热爱的土地上,留在了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棉田里,实现了自己的初心。
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高级技师何洪涛说:“咱们以前两米零五的膜,播种的时候是播得两膜的12行。它中间的这个连接行,一直要用导航,但是在播种的时候,有时候左边宽,有时候右边宽,咱们就考虑到,能不能实行一张膜。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很多社员眼中,何洪涛把种地的事精确到了极致,可对于何洪涛来说,这样的钻劲儿,也让他想不断地尝试,就拿近两年推广的超宽膜技术来说,就是他带着大伙一点一点试出来的。使用超宽膜这项技术创新,可以减少棉花在采收过程中的撞落率,也能提高棉花的采净率,可是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想法,实施起来却遇到了困难。
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高级技师何洪涛说:“2021年时候买回来的播种机,实际上是厂家是按照咱们的意思定做的,做下来了以后,好多的地方不适用。”
按照自己设计定做回来的棉花超宽膜播种机,为什么不好用?这让何洪涛受到了不小的打击,他始终想不通,科学的原理为什么会在实践中出问题。
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高级技师何洪涛说:“地下的薄膜铺不展,为啥呢?因为咱们的膜比较宽,薄膜厂出的薄膜,它是按照大棚膜技术在做的,卷到四米六五的钢管上来讲,它卷得也不匀,薄膜铺不展了以后,容易错位。”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何洪涛和自己较劲起来,他在心里告诉自己,新技术的应用是经过多方考察的,有困难就解决,决不能放弃。那段时间,他请教了各类专家,针对问题做了上百次试验,终于超宽膜棉花机械化播种、采摘达到了预期效果。
沙湾市大泉乡烧坊庄子村村民王东江说:“你看现在一条线,以前是不可思议的。我们的产量,由200多公斤的产量,现在已经达到400多公斤到500公斤,这是多大的变化,所以说我们的收入,比以前就翻番了。”
技术的成熟,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。种了一辈子棉花的王东江,从心里一直感谢着何洪涛。
沙湾市大泉乡烧坊庄子村村民王东江说:“在何洪涛带领我们合作社这十几年,一年比一年好,我们的生活也一年年的好了,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样的,我们是越来越有信心,越高兴。”
群众都能过上好日子,这就是何洪涛种棉花的初心。这几年,何洪涛对于新技术的探索、对于棉花种植模式的改进从未停止。在沙湾,他带领合作社社员推广种植新技术、管理新模式,让产量决定了社员的生活质量。
这些年,何洪涛带着大伙在棉田中不断搞创新,棉花的规模化种植模式、大型机械的广泛使用、高标准农田的建设,都有他努力的身影。在他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了懂技术、会经营的新型农民。何洪涛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田秀才。
沙湾市大泉乡烧坊庄子村村民王志强说:“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,敢想敢干,可以说是敢为人先,敢于第一个吃螃蟹。同时他也特别爱学习,爱钻研,好多关于棉花的先进种植经验模式,他都能带回来,无偿地传授给大家,做给大家看,带着大家干。”
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高级技师何洪涛说:“把一些更好地技术应用进来,让咱们父辈们和咱们这一代人能看到,通过咱们智慧农业,现代农业我们穿着西装,打着领带,种好咱们中国好棉花。让咱们周围的这些农副产品,走出新疆,走向世界。”
【编辑:袁晶】